古代武将的真实战斗力,远比我们这些敲键盘的现代人想象的要强悍得多。那些威风凛凛的大将们挺着将军肚,骑着高头大马,手持重型兵器冲锋陷阵的场景,确实是人借马力、马助人威,所谓横扫千军如卷席并非完全虚构。
虽然演义小说中动辄三五百斤的兵器确实夸张,但历史上确实有猛将使用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兵器。比如被称为晚明最后一位猛将的刘綎,他使用的120斤镔铁大刀在《明史》中就有明确记载。由于古今度量衡不同,汉朝一斤约合现在的250克,所以典韦的百十斤铁戟实际每支重20斤;清朝一斤约600克,刘綎的大刀换算成现代重量就是140多斤;而岳云的铁椎或铁椎枪,虽然记载的重量与典韦铁戟相同,但实际重量却超过100斤。
这些记载分别见于《三国志》《宋史》《明史》等正史。今天要重点说的是大唐开国名将秦琼(字叔宝)。在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《资治通鉴》等正史中,秦琼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唐第一猛将,绝非演义小说中描写的在隋唐十八条好汉中只算中等水平。
史书中对秦琼的勇猛有着近乎传奇的记载:每当敌军中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耀武扬威时,李世民就会派秦琼出战。秦琼总是策马负枪冲入敌阵,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。负枪而进是使用重型长枪的武将惯用的姿势,这样可以让后背和肩膀分担手臂的压力,保持持久的战斗力。
展开剩余61%唐玄宗时期的史官刘餗记载了秦琼的传奇事迹:在一次围攻洛阳王世充的战斗中,秦琼将他的大铁枪插在城下后离去,城中数十人合力都拔不出来,秦琼单枪匹马返回,轻松将枪拔起带走。这把枪后来成为唐朝的镇国之宝,每逢重大典礼都会陈列在殿前。
秦琼的坐骑忽雷驳同样传奇,据段志玄后人段成式记载,这匹马能饮酒,甚至能在月光下连续跳过三张黑毡。骑着这样的宝马,背负着数十人合力都拔不动的大铁枪,秦琼在战场上简直就是一尊所向披靡的战神。
相比之下,隋末唐初战场上折断的长枪(马槊)就常见得多。当时的枪槊多为木制或复合材料制成,虽然弹性好但经不起多次砍斫。程咬金就曾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折断敌将的长槊,并用断槊击杀追兵。单雄信著名的寒骨白长枪(长一丈七尺,重七十斤)也曾被尉迟敬德折断。
那么秦琼的铁枪到底有多重呢?根据汉代度量衡换算,一丈长的铁枪约两米三。假设这是一根直径4厘米、长3米的铁柱,经过计算重量大约60斤左右,比刘綎的140斤大刀轻得多。这样的重量,配合训练有素的战马,是完全可以在战场上使用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古代高级将领通常配备备用战马,而且真实的战场对决往往一个照面就决出胜负,不像小说中描写的大战三百回合。因此,兵器更长更重的一方往往更具优势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单雄信的枪杆被折断后,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李世民逃脱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指期货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